短片簡介
source: Michelle Humphrey on YouTube
A. 甚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創意方法,旨在為應用者提供一套思維方法、流程、技術與工具,以應對困難挑戰。
這個方法同時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幫助人辨識市場的需要,並為滿足此需要而創造一種產品、服務或一套系統。設計思維涉及不斷重複的循環過程,當中包括身同感受 、認清問題、創意發想 、製作原型和實際測試。
The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Source: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身同感受 (Empathize) – 透過觀察和訪問,了解你設計產品的對象。我的用戶是誰?對這些人而言,甚麼是最重要?
認清問題 (Define) – 基於用戶的需要,建立一個分析問題的角度。他們的需要是甚麼?
創意發想 (Ideate) – 來個腦力激盪,盡量想出不同的創意方案。意念瘋狂也無妨!
製作原型 (Prototype) – 構思一個或以上的方案,並與其他人分享想法。我可以怎樣展示我的意念?記住:設計原型只是個草稿
實際測試 (Test) – 將你的意念原型與你原來的用戶分享,讓他們給點意見。哪裡可行?哪裡不可行?
B. 設計思維適合哪些人?
設計思維很適合21世紀的教師和學生,讓他們為持續學習和創造裝備自己。
精曉設計思維後,每人也能配備「T型」技能,成為21世紀的原型通才/專才,既擁有縱向的深入專業訓練,同時亦具備解難與跨文化溝通的能力,能在現代網絡與他人合作創新。
運用設計思維來教授同理心、創意、溝通、合作、批判思考和勇氣這六項21世紀技能是最好不過,因為設計思維強調透過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來實踐所學。
在發現問題和想出解決方案的課堂上,同學需要組隊並與擁有不同性格、興趣及長短處的人合作應對挑戰。他們亦需和與問題有關的其他持分者交談,可能包括陌生人。過程要求他們克服害怕被拒絕和失敗的恐懼,堅持完成任務。
透過學習設計思維,學生不但能獲取這六個21世紀技能,整個過程更增強他們在領導、創新、實驗和承擔風險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未來變得更自信。
C.如何把設計思維融入課程?
設計思維可用於體驗學習、專題學習和翻轉課室(flipped classroom) 的課程,達致支持教學之用。上課前學生可在網上自習背景資料 (包括參考網站與YouTube影片),亦可作網上討論和品評。
學生可按照所選的題目和興趣分組,從而建立新的友誼,有利組內溝通與合作學習。
獨立專題研究可藉把同理心和製作原型的元素加入課程而變得更豐富,讓學生在情緒方面與持分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繫,驅使他們尋找方法去幫助那些受問題所困擾的人。
設計思維又為學生提供機會,探索大家日常關心的獨立專題研究題目,課題會較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經歷。設立原型讓他們學習在個人層面處理有關的議題,甚至可以驅策他們立即行動。課程超越政策研究和建議,補充他們的通識學習。
再者,設計思維令STEM教育更能針問題,再次聚焦人類的關注點,為學習STEM提供一個目的,以創新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同時亦切合一些教育學家倡議的STEAM (意即增添代表世上最廣義的藝術與人文的字母“A”)理念,為學生提供較STEM 更多整體價值觀的學習。
此外,設計思維會令學習經濟課題更富趣味。在經濟學中,學生學習有關分配稀缺資源的三個基本問題:為誰生產、生產甚麼,以及怎樣生產。設計思維會在操作層面處理這三個問題,要求學生將產品或服務的意念轉化為實體原型,以測試其在操作和經濟方面是否可行。
總括以上所述,設計思考維的本質為解難和跨學科,適合應用在不同學科上。在21世紀,這正正是我們學生需要的,以追求終生學習,並在改變迅速的世界中,成為適應力更強、創意更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