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數碼網絡的激增帶來了急速的轉變。從這些改變中, 我們開始看到全球新一代創業家的冒起。他們利用科技去提增生產力, 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還為市場轉型 、 工業再造及財富再分配帶來創新和衝擊。
就價值傳遞而言, 互聯網的新企業如Uber和Airbnb, 挑戰了現存的法律框架和行業人士。 政府一般通過累進稅和社會福利計劃去干預財富再分配。然而, 社會企業家運用新穎的商業模式去重新定義財富再分配。這些商業模式能在超出政府傳統干預的範圍內爲不同社會階級充權。
因此, 成立創新科技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到來確立了創新和科技的影響。 兩者不光左右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還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法, 特別是對需要計劃學習和規劃職業生涯的學生們尤甚。「香港再度工業化」的口號預示著香港新時代的來臨。通過更多的科技發展和企業創新, 香港將經歷一次關鍵的工業轉型。在這次轉型中, 企業家精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創業家精神 (在此亦用作開拓與創新精神或簡稱開創精神) 將是經濟學教育的重要課題。它塑造我們的世界, 變更了市場結構跟公司運營和創造財富的方式。作為社會科學的學科, 經濟學提供一個觀點, 讓我們去檢視這些改變。
即使身處逆境和面對失敗的高度可能性, 創業家仍對創立和發展公司充滿熱誠。在急速的轉變 及艱鉅的挑戰中, 他會繼續經營公司。創業家會發掘機會、計算風險、獲取資源, 以求把創新引進市場獲利。當然, 這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 創業家背後的信念會讓他堅持不懈。在這個基礎上, 創業家能創造新工作、提升生產力、重新分配財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作為經濟學教育工作者, 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的創業家精神。我們盼望他們成為足智多謀的人, 懂得分辨危機、堅持熱誠、抓緊機會。
坊間有不同途徑教授創業家精神。在這裡, 我們運用「過程觀」去理解創業及創業家精神。 「過程觀」利用基本經濟學原理去追溯企業的成立及發展。 當中所涉及的概念包括: 分辨機會、分配資源、決定企業類别、解剖市場結構、設定市場切入點、克服市場障礙、定價、區分商品、為成長而創新、處理外部性問題、了解政府政策、及最終能辨識商業周期用以決定注入或凍結資本投資、加速或削減生產量、保留或減少庫存。
此資源庫旨在給學生闡述這些轉變, 好讓他們能運用經濟學去解釋日常生活, 心存創業家精神,以建立積極主動的態度。總括而言, 學生將可以明白創業家如何審視世界。
扼要
1. 我們身處一個急速轉變和充滿未知的世界。創新和科技導致的波動挑戰了傳統行業、市場 結構和相關的法律框架, 也為價值及財富如何產生和分配的問題帶來新的可能性。
2. 創新和科技將成為香港工業結構轉型的關鍵力量, 而創業家精神尤關重要。
3. 創業家是一個擁有以下特質的人:
● 熱衷於建立及發展商業機構
● 堅持及願意面對逆境和失敗的可能性
● 在未知中發現機會
● 獲取資源
● 為市場帶來創新
● 計算風險以獲利
企業家精神是發展上述特質的思維及態度。
4. 通過經濟學原理,「過程觀」能描繪創業和創業家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它集中應用微觀及宏觀的經濟學理論來描述創業的過程。
問題
1. 創業家是什麼樣的人?
2. 創業家精神是什麼?
3. 我們如何使用「過程觀」去理解創業家精神?
下面是創業者執行經濟決策的過程圖解 (Process View Diagram):